生態強省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
2022年9月21日(星期三)10時,吉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會議的主題是介紹生態強省建設有關情況。
吉林省政府新聞辦于2022年9月21日10時召開生態強省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韓良介紹生態強省建設情況,省發改委副主任高巍、省水利廳一級巡視員孫永堂、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夏季、省林草局副局長祁永輝、省能源局副局長楊慶明一同回答記者提問。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處長賈鵬鋒主持了本場發布會。
賈鵬鋒:??
今年9月26日是第二個“吉林生態日”,省委、省政府將召開生態強省建設推進大會,總結一年來生態強省建設情況,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我們今天請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韓良先生,代表省加快建設生態強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介紹一年來生態強省建設情況,共同參加今天發布會的還有省加快建設生態強省工作領導小組相關成員單位負責同志:省發改委副主任高巍先生、省水利廳一級巡視員孫永堂先生、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夏季先生、省林草局副局長祁永輝先生、省能源局副局長楊慶明先生,他們將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請各媒體對新聞發布會的內容給予充分關注和深入報道。
首先請韓良先生介紹相關情況。
韓良:??
2021年7月,省委作出忠實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建設生態強省的決定,省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將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查干湖的9月26日設立為“吉林生態日”的決定。同年,首個“吉林生態日”當天,省委、省政府召開生態強省建設大會,系統安排部署生態強省工作。今年,我們即將迎來第二個“吉林生態日”,省委、省政府將在9月26日召開生態強省建設推進大會,部署下步工作安排。今天,我代表省生態強省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大家通報一下生態強省建設的工作成效。
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各地黨委、政府,各有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以生態強省建設為引領,著力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統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省級層面圍繞“3+1”體系,先后出臺了18項重要文件及系列行動方案,啟動實施了27個重大項目。各地區結合本地實際,分別制定了生態強市、強區實施方案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政策措施,謀劃實施了211個重點工程。省、市兩級生態強省建設組織領導體系、規劃體系、政策體系、清單體系、施工圖體系等基本構建完成,全省綠色低碳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生態強省建設成效初步顯現。
一、綠色低碳發展扎實推進。聚焦“雙碳”目標,深入落實“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全方位全鏈條推進綠色生產、綠色能源、綠色流通。
綠色產業體系不斷夯實。工業綠色轉型深入推進,奧迪一汽新能源、紅旗新能源、比亞迪動力電池、吉化120萬噸乙烯系列工程等重大項目相繼實施。綠色農業全面推廣,千億斤糧食、千萬頭肉牛等重大項目全面啟動,截至去年年底,全省糧食總產量達到807.84億斤,肉牛飼養量達到580.7萬頭。生態旅游蓬勃發展,東、西“雙線”遙相呼應,“冰雪”“避暑”雙業并舉,“冬奧在北京·體驗在吉林”等系列主題活動形成強大市場號召力。
綠色能源體系加速構建。加速打造國家松遼新能源基地核心區,加快推進“吉電南送”特高壓通道項目,“陸上風光三峽”1257.77萬千瓦裝機并網發電,“山水蓄能三峽”全面啟動。新引進新能源裝備制造項目22個,其中,三一通榆風電智能制造產業園等9個項目建成投運,中車松原新能源產業基地等13個項目扎實推進。
綠色流通逐步完善。持續推進大宗貨物“公轉鐵”,今年1-8月,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8.6%。實施綠色出行“續航”工程和綠色公共交通工程,累計建設專用、公用充電樁5160個、換電站47座,更換新能源公交車417臺。
二、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高效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持續深化燃煤污染治理,全面完成117家燃煤供熱企業達標整治,長春、吉林、白山成功申報國家北方清潔取暖示范城市,全省清潔取暖率達到81.3%。嚴格實施秸稈全域禁燒,多渠道提升秸稈綜合利用能力,秸稈露天焚燒現象有效遏制,2021年秋季至2022年春季,秸稈露天焚燒火點數量同比下降77%。今年1-8月,全省空氣環境質量再創新高,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2.1%,同比上升0.6個百分點,PM2.5月均濃度為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微克/立方米。特別是7月和8月,全省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達到100%,“吉林藍”成為生活常態。
全力推進水污染防治。統籌實施“三水共治”,以“兩河一湖”為重點,實行“一河一策”“一斷面一策”治理,遼河流域穩定消除劣五類,飲馬河流域水質大幅改善,查干湖水生態環境全面恢復。西部河湖連通主體工程全面完成,“大水網”建設全面啟動,萬里綠水長廊加快建設。持續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深入推進黑臭水體治理,不斷強化飲用水源地保護。全省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提升,截至8月底,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為78.9%,同比上升3.2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3個,占比2.8%,同比下降2.6個百分點。
扎實推進土壤污染防治。開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大力推進四平黑土地保護示范區建設,全省保護性耕作面積擴大到3283萬畝。嚴格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塊安全管控,安全利用率分別達到99.9%和100%。積極推動“無廢城市”建設,長春、吉林被確定為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去年以來打造“美麗庭院、干凈人家”20萬戶。全域統籌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利用率達到94.93%。
三、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穩固。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修復,著力構建“兩屏兩廊”生態安全格局。
自然生態功能保持穩定。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工程,實施第三個“十年綠美吉林”行動,啟動“林草濕”連通工程。有序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首批國家公園之一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正式成立,全省累計建成各類各級自然保護地167個,總面積達到319.2萬公頃。不斷夯實自然保護地監管,“綠盾”專項行動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整治率達到98.99%。進一步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實施中華秋沙鴨“安居工程”,開展清山清套清網和候鳥護飛專項行動,越來越多的野生旗艦物種在吉林安家。全省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18年達到良好水平。
環境安全得到有效維護。持續強化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有序推進長春艾仕得和松原石化2戶企業搬遷改造,一年來,全省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突發環境事件。
四、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不斷夯實。持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著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生態環境責任體系逐步完善。河湖長制、林長制、田長制等全面實施,政府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制度深入落實。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有序推進,第二輪省級督察全面啟動,一批群眾關注的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生態環境法規體系不斷健全。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相繼出臺,生態環保法治化水平不斷提升。
生態環境監管體系日趨完善。全面實施“三線一單”分區管控,嚴格落實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管理。深入落實排污許可證制,基本實現固定污染源全覆蓋。持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生態保護補償等制度,積極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不斷深化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執法效能顯著提升。
社會共治作用持續彰顯。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六五環境日、全國低碳日等主題宣傳日為契機,組織開展系列生態環境宣傳活動,采取線上“云”參觀形式組織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持續完善生態環境信息公開機制和有獎舉報制度,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注、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深入人心,展現出強大合力和積極作用。
下一步,省生態環境廳將持續發揮省加快建設生態強省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協調作用,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忠實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推進生態強省建設,加速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有效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為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賈鵬鋒:??
感謝韓良先生。下面是記者提問時間,提問之前請先介紹一下自己所代表的媒體機構。
香港商報記者:??
為加快生態強省建設,請問省發改部門對生態環保項目有哪些具體的資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措施?
高?。?/span>??
建設生態強省是加快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戰略選擇,涉及領域多、涵蓋面廣,發展改革部門作為項目審批和向國家爭取資金的主要部門,始終堅持將實施生態環保項目作為生態強省建設的重要抓手,全力督促指導各地做好項目服務和資金申報有關工作。
項目審批服務方面,隨著國家“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委已將大部分生態環保項目的審批權限下放到各市縣,對于需省級層面審批(核準、備案)的項目,省發改委依托吉林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實行線上“不見面”審批和備案,并持續縮短審批時限,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多次組織召開線上專家評審會,確保不因疫情影響項目開工建設。爭取國家資金支持方面,近年來,國家對生態環保項目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但對項目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省發改委指導各地圍繞國家年度重點支持方向謀劃儲備生態環保項目,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021年以來,省發改委安排中央預算內資金19.98億元,支持長春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通化國際內陸港務區污水處理等一批污染治理、節能減碳及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建設。在此基礎上,會同財政部門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9.8億元,為長春市五大污水處理系統“一廠一策”提質增效工程、南關區垃圾轉運服務中心等40個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項目建設提供了債券支持。通過發揮中央預算內資金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引導帶動作用,推進生態環保項目早開工、早建成、早運行,補齊環境基礎設施處理短板弱項,促進生態環境質量鞏固提升。
與此同時,省發改委貫徹落實生態強省各項重點任務,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制定碳達峰實施方案,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加快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牽頭推動紅旗新能源整車、吉林石化轉型升級、奧迪一汽新能源整車等一批立省強省標志性重大項目啟動實施;制定了《吉林省“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實施方案》,將“十四五”節能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各地區,嚴格項目節能審查,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推動全省能耗強度持續降低。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組織2023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我們將按照國家要求,精準對標國家中央預算內資金、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專項債券等支持領域,謀劃儲備一批成熟度高的生態環保項目,爭取國家更多支持,助力生態強省建設。同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推動生態強省建設取得新進展,以實際行動迎接第二個“吉林生態日”到來。
經濟日報記者:??
水是生態之基,河湖是大地“血脈”。請問圍繞生態強省建設,水利部門在做好“水文章”、強化水支撐方面都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孫永堂:??
全省水利系統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十六字”治水思路為指引,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生態強省建設部署,著力從河湖治理、水系連通、節水固土等方面發力,為建設生態強省、打造美麗吉林、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局面做出水利貢獻、提供水利支撐。
大家可以去看看,如今的西部地區綠意更加盎然,珍稀鳥類越來越多,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
一是聚焦萬里綠水長廊建設,全力推進河湖綜合治理。萬里綠水長廊是支撐吉林生態強省建設的標志性工程,是我省做活“綠水”文章、盤活“綠水”紅利、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水生態環境需求的重要舉措。我們聚焦“安全水廊、生態畫廊、文化游廊、發展走廊”的綠水長廊建設目標,在先行開展省級試點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經驗,強化指導支持和獎懲激勵,推動全省各地全面謀劃推進綠水長廊建設。一年來,共完成投資38.06億元,全省新建和改善提升綠水長廊820.3公里。同時,我們還常態化推進河湖“清四亂”工作,并不斷向農村河湖延伸,使河湖面貌得到持續改善。此外,我們把保障河湖生態基流擺在突出位置,對東遼河、伊通河、飲馬河等重點流域開展枯水期生態補水,去年以來累計補水7.34億立方米,有效維護了河流健康生命。經過不懈努力,我省越來越多的河湖實現了向碧水清幽、岸綠景美的蛻變,成為深受群眾喜愛的“網紅打卡地”、美麗幸福河。
二是聚焦吉林水網建設,全力加快水系互聯互通。我省水資源的基本現狀是東部多、中西部少,空間分布不夠均衡。我們在統籌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引嫩入白、西部河湖連通等已建或在建水網工程基礎上,初步謀劃構建了“兩縱四橫”吉林水網,作為優化全省水資源配置格局,提升我省水生態系統質量、筑牢水生態安全屏障的基礎性工程。今年8月31日,全省召開了“大水網”建設動員大會,全面吹響大水網建設號角,河湖互濟、縱橫交錯、豐枯調蓄、全域統籌的大水網正在吉林大地徐徐鋪開。特別是作為“大水網”重要組成部分的西部河湖連通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26.8億元,實現連通203個湖泡,推動西部地區湖泡濕地面積恢復至4891平方公里,大家可以去看看,如今的西部地區綠意更加盎然,珍稀鳥類越來越多,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
三是聚焦節水固土工程建設,全力鞏固和強化我省生態優勢。我們把節水作為降低水資源開發利用強度和減少污水排放的治本之策,嚴格管控用水,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使去年全省用水總量控制在110.2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控制在78.8立方米、同比下降9.89%,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25立方米、同比下降12.22%,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顯著提升。同時,我們著力強化水土保持,累計下達資金3.3億元,治理侵蝕溝640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17平方公里,通過固土保水、涵養河湖水源等措施,為打好碧水保衛戰和黑土地保衛戰貢獻力量。
下一步,全省水利系統將緊盯“十四五”時期水利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堅持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水利改革發展全過程,不斷為吉林生態強省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吉林網記者:??
林草部門作為陸地生態系統建設主力軍,在推進生態強省建設中承擔重要職責。請問過去一年,林草部門在生態保護修復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明顯成效?
祁永輝:??
過去一年,省林草局緊緊圍繞加快建設生態強省目標,充分發揮林草在保護自然生態系統、構建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生態強省中的基礎性和戰略性作用。在生態保護修復方面,重點開展了三項工作。
一是開展大規模生態修復行動。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意見》精神,積極組織開展第三個綠美吉林行動,今年完成造林綠化221萬畝,占計劃任務的110.5%;公路鐵路河流綠化2109公里,占計劃任務的210.9%;村屯綠化美化1386個,占計劃任務138.6%。
二是強力推進林草濕生態連通工程建設。重點實施7大工程,已下達投資29.6億元。支持通榆、大安、敦化等9個地方打造5000萬元以上示范項目,已完成造林綠化11.8萬畝,草原和濕地修復項目正在開展工程建設。同時,將遼源市、白城市兩個國家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作為林草濕生態連通樣板工程統籌推進,已完成造林綠化8.5萬畝。
三是全面推行林長制。堅持以“組織、責任、制度、目標”四大體系建設為基本任務。建立完成了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組織體系,全省設立五級林長16521名、省市縣鄉級林長辦1115個。共劃分管護網格26815個、落實網格長22645名、巡護員32318名、配置一林一警5049名。全面建立了林長巡林、督查督辦、會議、考核、信息公示、信息通報和檔案管理等基礎制度加配套制度的“7+X”制度體系。建立完善了近期、中期、遠期不同階段的目標體系。截至8月底,市縣兩級總林長簽發總林長令90份、巡林調研678次,有效解決影響林草建設發展的問題66個,為全面建設生態強省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撐。
下一步,省林草局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在鞏固提升長白山森林生態系統功能、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大森林草原資源災害防控力度、引領綠色發展等方面持續發力,為加快建設生態強省貢獻林草力量。
吉林日報記者:??
我省作為農業大省,一直以來高度重視黑土地保護工作,請問在黑土地保護方面具體采取了哪些措施?下步工作安排是什么?
夏季:??
吉林省委、省政府堅持把保護黑土地、建好大糧倉,作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實際行動,全面加強黑土地保護制度體系、工作體系建設,推動黑土地保護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一是法治體系持續強化。頒布全國第一部黑土地保護地方性法規后,又立法修訂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將每年7月22日設立為“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日”。二是工作體系持續加強。省市縣均成立了由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雙組長”的黑土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在農業農村部門組建黑土地保護專職機構。三是政策體系持續健全。密集出臺《關于全面加強黑土地保護的實施意見》《吉林省黑土地保護總體規劃(2021—2025年)》《吉林省“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四是科技支撐持續強化。率先與中科院簽訂“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框架協議,建設3個萬畝級、30個千畝級示范基地和一批示范點。五是推廣面積持續擴大??偨Y推廣“梨樹模式”,構建東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質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等保護路徑,推廣面積達到3283萬畝。六是輿論影響持續提升。連續兩年舉辦黑土地保護利用國際論壇,激勵和鞭策社會各界“像愛護眼睛一樣保護黑土地”??梢哉f,黑土地的保護和土壤的改善客觀上保證了糧食的穩產和增產,到去年底,吉林糧食產量連續9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去年達到807.84億斤,增長6.21%,居全國前十大產糧大省第一位;凈增量47.24億斤,居全國第二位;儲備調出量300億斤以上,居全國第三位;單產941.3斤/畝,居全國第四位,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吉林貢獻。
下步我們將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有關決策部署,全力抓好以下4項重點工作:一是深入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加快科創平臺建設,大力推進科技攻關。著力強化示范基地引領作用,實施好“百千萬”示范引領行動,加速推進技術成果轉化。二是加快建設黑土地保護“一張圖”大數據平臺。強化信息手段應用,固化保護措施地理坐標,動態展現保護成果,為精準決策、精準保護提供強有力支撐。三是完成好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試點工作。認真落實國務院部署,統籌各部門力量,切實做好“三普”試點工作,確保12月底前完成年度普查任務。四是大力抓好重點項目實施。全力抓好保護性耕作“梨樹模式”、高標準農田建設、黑土地保護工程等重點項目實施。
央廣網記者:??
打造吉林“陸上風光三峽”對于建設生態強省至關重要,請能源部門介紹一下當前“陸上風光三峽”的建設情況?
楊慶明:??
打造“陸上風光三峽”是我省建設生態強省決定中的重要任務,也是建設清潔能源大省的戰略性舉措?!瓣懮巷L光三峽”工程已于去年10月全面啟動建設,主要是依托西部風光資源,以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為支撐,發展風電、光伏發電。主體區域包括白城、松原兩市全部及四平雙遼市,涵蓋3個市、11個縣(市、區),幅員面積約5.1萬平方公里,是國家松遼新能源保障基地的核心區。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打造吉林“陸上風光三峽”對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精神、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促進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截至今年8月底,我省新能源裝機1257.77萬千瓦,其中風電877.1萬千瓦,光伏發電380.67萬千瓦。下一步,為按期實現“陸上風光三峽”發展目標,破解消納空間不足的問題,我們將采取“內引、外通、抽蓄、強網”等主要措施,推動我省清潔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皟纫?,即通過“綠電”優勢進行招商引資,擴大用電增量,提升省內自身消納能力?!巴馔ā?,即借助魯固直流以及正在推進的“吉電入京”特高壓外送通道將電力送出省外?!俺樾睢?,即充分發揮東部山區豐富水利資源優勢,推進千萬千瓦級抽水蓄能工程,打造東北電網應急調峰保障基地,構建“山水蓄能三峽”?!皬娋W”,即完善我省電網架構,提升電網匯集和送出能力,協調電網保證電網送出工程與風光發電項目進度相匹配,實現風光發電項目與送出工程同步規劃、核準、建設、投運,為國家松遼新能源保障基地發展提供支撐。
鳳凰網記者:??
省委書記景俊海在吉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上提出要堅定推進秸稈全域禁燒,在秋收即將到來之際,請問我省是如何布置相關工作的?
韓良:??
我省從去年開始實施秸稈全域禁燒,并將其作為生態強省建設的一項標志性舉措,在生態強省建設大會、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專門進行了安排部署,通過一年的推進,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吉林省的空氣質量已經躋身全國第一方陣。今年8月30日在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現場推進會上省委書記景俊海專門提出,秸稈全域禁燒要堅決抓好,保持“三個不變”,秸稈全域禁燒政策不變、對違規焚燒秸稈打擊力度不變、對產生火點地區的追責力度不變,切實鞏固擴大禁燒成果。省政府超前安排部署,8月中旬組織召開了全省秸稈全域禁燒及綜合利用工作會議,會上,副省長韓福春從認清形勢提高站位增強工作緊迫感、突出重點精準發力落細落實各項措施、加強領導壓實責任形成整體工作合力等三個維度,就秸稈離田、禁燒監管、“五化”利用、主體責任等四個方面,對2022年度秸稈全域禁燒工作進行了系統安排部署。省生態環境廳也組織本系統召開秋冬季秸稈禁燒工作部署會,組織各地全力抓好各項具體工作的落實,確保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以良好的生態環境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賈鵬鋒:??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