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
2022年10月29日(星期六)15時,吉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會議的主題是介紹全省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
吉林省政府新聞辦于2022年10月29日15時舉行全省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省發改委副主任張春達介紹有關情況。省工信廳二級巡視員孫大維,省財政廳一級巡視員王立東,省住建廳副廳長柴冠,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劉文國,省商務廳一級巡視員孟慶宇,省市場監管廳副廳長王淑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宋建軍一同回答記者提問。省委宣傳部一級巡視員陳雨點主持本場發布會。
陳雨點: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三季度,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堅持高位統籌,強力推動,狠抓穩經濟一攬子政策落實,全省經濟運行穩定恢復、持續向好。
為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三季度全省經濟運行情況,我們邀請到了省發改委副主任張春達先生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共同參加今天發布會的還有省工信廳二級巡視員孫大維先生,省財政廳一級巡視員王立東先生,省住建廳副廳長柴冠先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劉文國先生,省商務廳一級巡視員孟慶宇先生,省市場監管廳副廳長王淑英女士,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宋建軍先生,請各媒體對新聞發布會的內容給予充分關注和深入報道。
下面首先請張春達先生介紹情況。
張春達:
今天,我就全省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向大家作一下簡單的介紹。
三季度,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止跌、回升、增長”目標,狠抓穩經濟一攬子政策落實,在各領域組織開展百日攻堅行動,全省經濟實現快速增長,經濟運行態勢明顯好于預期。
一是工業生產強勢回升。第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3.6個百分點,7、8、9月份分別增長17.9%、27.2%和12.3%,位居全國第2位、第1位和第4位。汽車產業增加值增長32.5%,其中7、8、9月份分別增長28.4%、63.2%和17.3%;信息產業增加值增長88.3%、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2.8%。
二是農業生產穩中提質。糧食再獲豐收。截至9月末,全省豬、牛、羊分別發展到2448.4萬頭、574.8萬頭和1147.8萬只,同比分別增長4%、12%和10.2%。第三季度,生豬出欄量增長13.3%,牛出欄量增長12.4%,羊出欄量增長4.9%。千萬頭肉牛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實施千頭以上肉牛產業化大項目201個,已建成60個。
三是投資加快恢復。第三季度,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實現轉正,同比增長1.5%,其中項目投資增長19.3%;新開工項目919個,計劃投資1362.6億元,增長12.1%。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吉林碳纖維領域系列項目等重大項目、重大工程相繼開工。在雙千工程和高標準農田等項目推動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03.2%;工業投資持續恢復,增長14.2%;基礎設施投資加快建設,增長12.5%。
四是消費服務業持續復蘇。第三季度,全省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7%,其中7、8月份分別增長10.6%和15.9%,9月份雖受疫情影響仍實現6.1%的增長。批零住餐業銷售(營業)額分別增長4.4%、7.4%、4.3%和0.9%。第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服務業重點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0%,其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6.3%和25.4%。
五是新動能加快釋放。前三季度,全省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9.8%,占規上工業比重為16.5%,比上年同期提高1.0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新材料產業產值分別增長63.9%、35.0%和11.2%。第三季度,全省風力發電量、太陽能發電量分別增長82.7%和54.2%。9月份,全省網絡零售額、農村網絡零售額分別增長11.3%和10.1%。
六是質量效益明顯好轉。9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3.6%,實現轉正,其中稅收收入增長3.9%,連續2個月正增長。截至9月底,全省市場主體發展到322.1萬戶,同比增長11%。全省城鎮新增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已完成年計劃的79.4%和102.8%。
三季度全省經濟強勢回升,帶動前三季度各項指標實現大幅提升,是在年初遭遇嚴重疫情沖擊的情況下取得的,是省委省政府準確把握趨勢、科學決策部署、統籌調度推動的結果,是全省上下干部群眾克難奮進、聚力攻堅的結果,十分來之不易。聚焦全年“轉正”目標,四季度經濟工作還面臨一定困難和壓力。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加快“六新產業”“四新設施”發展,持續擴增量、遏減量、防變量,奮力打好四季度穩增長攻堅戰、收官戰。
新華社記者:從前三季度統計數據看,工業經濟指標呈現強勢回升、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請問在推動工業經濟快速穩定恢復過程中都采取了哪些舉措,取得了怎樣成效?
孫大維:
三季度以來,全省工信系統深入貫徹黨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總體要求,全力克服疫情不利影響,按照省政府部署要求,率先開展工業穩增長百日攻堅行動,狠抓國家和省支持企業各項政策措施落實,精準指導企業疫情防控,努力把疫情造成損失補回來。全省工業5月份企穩止跌,6、7、8、9月連續四個月保持高速增長,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上半年提高9個百分點,其中7月增速居全國第2位,8月增速全國第1位、9月增速全國第4位,全省工業呈現強勢回升、快速恢復良好態勢。一是突出推動汽車產業快速恢復。支持汽車產業打好生產、銷售、轉型升級攻堅戰,發揮省市區專班作用,及時協調解決汽車產業鏈物流受阻、零部件供應中斷等問題,強力推進紅旗新能源汽車推廣銷售,逐月夯實排產計劃、提高生產負荷。前三季度我省整車產量同比增長0.2%,增速由負轉正,其中紅旗品牌產量超過20萬輛。支持汽車零部件企業協同增產增供,6月份以來全省汽車產業保持兩位數高速恢復增長勢頭。二是突出推動重點企業穩定生產。推動企業退稅減稅降費、社保費“降返緩補”、金融信貸等惠企政策直達企業、應享盡享,組織省市縣政府領導干部包保服務重點企業,深入開展“服務企業月”、服務企業大調研活動,組織重點企業“五一”“十一”假期不停工不停產和落實鼓勵支持政策,引導企業開足馬力穩產滿產,吉化、油田、皓月、化纖、煙草、省電力等百億級企業保持高速增長,前三季度全省500戶重點企業產值增速實現由負轉正,其中三季度工業產值同比增長21.4%。三是突出推動重點產業增量釋放。省工信廳組建8個產業鏈專項工作組,會同各地區逐個產業加強調度、破解難題,針對冶金建材產業受疫情和市場影響特殊困難,及時出臺25條政策措施,針對近300戶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建立工作臺賬和梳理問題清單,逐戶幫助企業落實紓困措施,推動企業恢復生產。前三季度受疫情沖擊較大的食品、裝備、冶金建材產業快速恢復,石化、醫藥、輕紡、電子產業保持快速增長。
下一步,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按照省委省政府“止跌、回升、增長”目標要求,持續扎實開展工業百日攻堅行動,繼續深入落實國家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聚焦全年工業增長目標任務,壓緊壓實各市州穩增長主體責任,全力推動一汽集團穩定生產,推動重點企業穩產滿產超產,推進重大工業項目投產達效,全力推動困難企業脫困發展,最大限度挖掘增量、遏制減量,打好四季度工業經濟收官戰攻堅戰,努力為穩住全省經濟大盤做出工業貢獻。
中國新聞社記者:我們注意到當前全省財政收支不斷向好,特別是9月份明顯好轉,請您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王立東:
經濟是財政的基礎,財政來源于經濟并反映經濟。年初以來,全省各級財政部門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堅決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全力推進留抵退稅等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落地見效,多措并舉助企紓困,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今年前三季度,我省落實各項退稅減稅降費政策為市場主體減負563億元,全年預計將超過700億元,相當于去年減負規模的5倍左右,政策力度前所未有,這些政策為我省經濟止跌回升提供強力保障。隨著經濟運行企穩回升,財政收入形勢逐步好轉。
5月份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當月收入最低,僅16.1億元,6—8月份不斷恢復好轉,9月份實現82.3億元,同比增長3.6%,今年以來月度收入首次實現了正增長,其中稅收收入同比增長3.9%,已連續兩個月保持正增長。應該說,在多重超預期因素疊加影響的沖擊下,全省收入能夠實現“V”型反轉,成果來之不易。
同時,各級財政部門不斷加大財政資源統籌力度,持續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切實加快支出進度,充分發揮資金效益,民生等重點支出均得到較好保障。
9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43億元,同比增長29.1%,已連續三個月保持兩位數快速增長,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位居全國各省前列。其中民生類支出占全省支出比重為83.8%,科學技術、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交通運輸等支出增長較快,增速均在30%以上。
下一步,省財政廳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確保各項穩經濟措施落實到位,確保全省財政平穩運行,全力支持好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央廣網記者:今年3月份,我省突發疫情,經濟社會發展受到沖擊,在這種情況下,三季度,全省新開工項目同比增長12.1%。請問我省推動投資和項目建設主要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張春達:
一直以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立足省情,持續強化“項目為王”的鮮明導向,以項目為支撐全力推動經濟企穩回升。
年初以來,我們組織省市縣三級一竿子插到底的全省項目建設大會,開展穩投資攻堅項目踏查行動,推動項目建設取得一定實效。在此基礎上,三季度,我們又實施了投資和項目建設百日攻堅行動,搶抓8—10月施工“黃金期”加快項目建設,在土地供給、項目審批、用能保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依托投資在線審批監管平臺開展“不見面”審批,共完成6818個項目審批核準和備案。建立了省政府重點項目工作專班,省領導牽頭推動35個重大項目建設,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西部“陸上風光三峽”、東部“山水蓄能三峽”等項目開工建設,吉化轉型升級、“氫動吉林”項目全面啟動,中車松原新能源產業基地產品下線,項目投資對穩增長作用明顯。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將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轉化為實踐工作。一是深入實施投資和項目建設百日攻堅行動,搶抓有效施工期,加快項目建設進度。二是變“冬閑”為“冬忙”,抓好隧洞工程、地下施工、室內裝修、設備安裝等冬季施工項目,確保項目在冬季完成更多實物工作量。三是組織各地對照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央預算內、專項債券等重點領域,加強項目謀劃儲備,做好承接國家政策準備。梳理2023年計劃實施項目,為明年投資和項目建設奠定良好基礎。
經濟日報記者:請問前三季度我省農業經濟形勢如何,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發展農業經濟?
劉文國:
前三季度,我們主要聚焦糧食生產和棚膜經濟兩個重要目標,精準施策,持續發力,全面抓好各項任務措施落實。全省農業經濟發展穩中向好,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3%,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的“壓艙石”作用。
在糧食生產方面:省委、省政府始終把糧食生產擺在突出重要位置來抓。今春以來,主要領導堅持靠前指揮,親自部署,全省上下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備春耕相關生產工作,全力以赴戰疫情、保農資、搶農時、擴面積,在適宜期內全面完成旱田播種和水稻插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增加比較明顯,為奪取全年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抓好糧食生產:一是加強指導服務。各級農業農村系統累計派出技術指導人員19.2萬人次,指導做好田間管理。對有需要的225.91萬畝作物噴施速效肥料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確保安全成熟。秋收期間,我廳派出9個秋收工作組持續跟蹤指導服務,每日調度秋收進展,協調調度省內農機跨區作業,與氣象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目前發布《秋收氣象專題服務》37期,通過印發明電、在“吉事辦”、農情工作微信群聯合發布秋收天氣提醒信息等方式,組織指導各地加快秋收進度,確保實現應收盡收、顆粒歸倉。二是強化技術支撐。大力示范推廣綠色高質高效技術,努力提高糧食生產科技化水平,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實現主要糧食作物全覆蓋;水稻病蟲害生物防治、飛防作業試點示范面積超過200萬畝;保護性耕作技術面積擴大到3283萬畝,居全國第一位。三是著力提高農田基礎保障能力。完成高標準農田和黑土地保護建設項目390萬畝。整體看,今年我省作物播種期和生殖生長關鍵期,光熱水資源匹配有利作物生長,特別是西部易旱區和中東部坡崗地長勢普遍較好,全省糧食豐收已成定局。目前,秋收工作接近尾聲。截至10月28日,全省秋糧已收獲92.51%,其中玉米90.36%、水稻98.92%,大豆和其他糧食作物收獲基本完成。下一步,我們將乘著黨的二十大召開的東風,堅決落實好省委、省政府關于糧食安全的各項部署工作,全力做好秋收收尾工作,奮力實現由“豐收在田”轉為“豐收在手”。
在棚膜經濟發展方面:今年是我省實施“百萬畝棚室建設工程”的第一年。全省上下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始終把“菜籃子”穩產保供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全力以赴擴大棚室建設規模,提高地產蔬菜生產能力,總體呈現出“各級政府重視程度高、社會投資熱情高、棚膜經濟發展快、農民增收效益好”的良好發展態勢。前三季度,蔬菜產量達到1170萬噸以上,同比增長4.3%。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推進棚膜經濟發展:一是強化政策支持。省政府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通過補貼棚室建設、獎勵棚膜經濟大縣、支持“菜籃子”基地建設等支農惠農政策落地落實,進一步激發了各地發展棚膜經濟的積極性,為全省農業經濟穩增長提供了重要支撐。截至目前,全省新建棚室2.8萬畝、30畝以上規模園區53個。預計今冬全省地產棚室蔬菜自給率將提高到12%以上。二是加大服務指導力度。扎實開展“雙百共建”行動,組織100余名專家包保100個蔬菜基地,指導棚室建設和生產指導服務,棚室瓜果菜長勢目前良好。三是應急保障基地規模持續擴大。新認定“菜籃子”應急保障基地48個,累計達到107個,有效提升了蔬菜供給水平。下一步,將根據生產需要,適時組建技術服務小分隊,持續加強蔬菜技術服務指導。同時,抓好“菜籃子”應急保障基地建設,穩步提升蔬菜供給能力,全力保障元旦、春節期間全省蔬菜供應。
吉林日報記者:據了解,今年吉林省經濟指標穩定恢復、持續向好,請介紹一下三季度吉林省商務經濟運行相關情況。
孟慶宇:
今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高位統籌下,隨著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商務工作扎實推進,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接續政策持續發力,商務主要指標快速回升、好中有優,為全年實現預期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消費市場復蘇步伐加快。在消費券、9·8消費節、汽博會等政策組合和系列促銷活動帶動下,消費需求加速釋放。前三季度,累計發放消費券6.23億元,拉動銷售額126.93億元,第二屆9·8消費節,實現銷售額近43億元。7月、8月限上社零額分別增長10.6%、15.9%,高于全國3.8、6.6個百分點,居全國第10、第7位;9月限上社零額增長6.1%,與全國持平。三季度當季,限上社零額增長10.7%,批零住餐四行業全口徑增長5.5%,其中,批零住餐分別增長4.4%、7.4%、4.3%和0.9%,對全省GDP回升起到積極支撐作用。
二是招商引資增速持續提升。省主要領導謀劃推動招商引資,全球吉商大會、中國新電商大會、長春航空展、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成功舉辦,簽約項目111個,合同引資額917.06億元,招商引資逆勢而上。前7、8月分別增長14.0%、16.8%、前三季度增長20.2%,增速不斷上揚,成為擴大投資的重要渠道、穩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三是外貿出口強勢增長。隨著穩外貿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出口大幅增長,外貿規模繼續壯大、質效同步提升。7、8、9月出口分別增長72.9%、63.2%、78.1%,分別高于全國49.9、51.4、67.4個百分點。三季度,出口增長66.2%,高于全國50.4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外貿出口增長48.0%,高出全國34.2個百分點。
四是電子商務恢復勢頭強勁。出臺電商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推動電商發展進入快車道,新電商、新消費已成為引領新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7、8、9月網絡零售分別增長11.4%、11.6%、11.3%,增速均排全國前三位;農村網絡零售額分別增長15.9%、11.9%、10.1%,高于全國8.7、9.2、9.2個百分點;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19.8%、18.5%、17.6%,領先全國。前三季度全省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15.5%,其中,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增長65.9%。
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里,全省商務系統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在三個方面集中發力,爭分奪秒,全力攻堅沖刺,為全省經濟穩增長貢獻商務力量。
一是狠抓消費復蘇增長。再發放2億元消費券,全力擴大汽車、家電家居等大宗消費。突出節慶、換季等重要節點,集中開展家博會、建材節、家電節,活躍冬季市場;搶抓雙11、雙12等消費窗口期,開展網絡消費節、嗨購節,保持網絡消費增勢。開展冰雪購物節、冰雪美食節,加大冰雪裝備器材銷售,壯大冰雪商貿消費。
二是狠抓項目資金到位。謀劃舉辦首屆世界寒地經濟大會、跨國公司吉林行、吉韓和吉北歐經貿交流會、奧迪新能源汽車產業、醫療健康產業、滬浙粵閩等重大經貿活動,洽談簽約一批項目。跟蹤推動近兩年簽約的507個重大項目加快履約。圍繞汽車、石化、新能源等產業,謀劃包裝項目,延鏈強鏈融鏈。
三是狠抓外貿保穩提質。落實落細系列政策措施,用好用足外經貿資金,激發主體動力,加快釋放存量。加快整車及零部件、二手車出口,促進煤炭等產品進口。組團參加進博會、廣交會、高交會,搶抓訂單。申報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打造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加快琿春采購貿易試點建設?! ?/p>
中國日報記者:市場主體是穩經濟的重要基礎和穩就業的主力支撐。請問我省前三季度市場主體發展情況怎么樣,有哪些亮點?
王淑英:
正如您所言,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的希望所在。只有千方百計保住市場主體,才能留住青山、贏得未來。我省前三季度雖然遭遇了嚴重疫情沖擊,但是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在各地、各部門積極努力下,培育壯大市場主體三年行動穩步推進,全省市場主體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省登記在冊市場主體總量322.1萬戶,同比增長11%,增速位居全國第9位、東北三省第1位。特別是第三季度以來,各地、各部門緊盯“止跌、回升、增長”目標全力攻堅,利用我省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有利機遇,牢牢把握三季度發展黃金期,組織開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踏查服務月活動,下大力氣抓環境、抓項目,我省三季度市場主體發展呈現良好勢頭,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亮點:一是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全國排名不斷躍升。截至9月末,我省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達到134戶,位居全國第6位、東北三省第1位,全國排名比去年底又躍升了2個位次。二是9月新登記市場主體戶數創今年以來新高。9月全省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6萬戶,日均新登記市場主體達2852戶,已超過去年全年平均水平,投資創業熱情明顯回升。三是三季度新登記企業數量止跌回升。三季度以來,在全球吉商大會和秋季項目集中開工等利好因素影響下,我省新登記企業3.9萬戶,比去年同期增長7.9%,特別是外埠來吉投資企業達7753戶,比二季度增長78.1%,為全省經濟“止跌、回升、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下一步,將在黨的二十大精神鼓舞下,繼續牽頭加大市場主體培育力度,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鳳凰網記者:前三季度在受到疫情較大影響下,全省建筑業完成產值同比增長2%,提前實現了由負轉正,請問我們具體采取了哪些強有力的措施?
柴冠:
前三季度,全省建筑業完成產值1387.87億元,同比增長2%,比上半年提高12.2個百分點,明顯好于預期。是在疫情嚴重影響、房地產市場低迷、建筑業企業資金緊張的復雜形勢下,逆勢而上取得這樣喜人成績的。主要是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和有力指揮下,通過采取一系列硬核措施,上下共同努力取得的。
具體體現在“五個全力”:一是全力做好工地疫情防控。針對疫情特點、每個階段情況、發展形勢和最新防控要求,及時動態調整工地疫情防控政策, 通過微信群、電話向各地發出風險提示31次,召開視頻調度會6次,全省5000余人次在線參會,落實住建部門干部包保責任制,科學精準做好工地疫情防控,為加快項目建設提供了前提保障。二是全力加大惠企政策支持。以省政府辦公廳文件印發了《關于支持建筑業企業發展若干措施》,提出12方面、34條具體措施,大力支持本省企業發展,提升入吉企業本地化率,為增加產值奠定了堅實基礎。三是全力強化工作調度。建立省、市、縣三級600家重點扶持企業名錄,組建專班,實施“一對一”“點對點”幫扶。采取“干部+專家”“四不兩直”及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縣級強化日常檢查,市級加強監督檢查,省級開展督導檢查,省級累計督導305個項目,為實現建筑業產值增速提前由負轉正提供足夠支撐。四是全力提高服務質量。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開展服務企業大調研,及時研究解決共性問題135個,個性問題678個。精準指導各地規模企業“走出去”發展,積極開拓省外市場,前三季度省外產值同比增長11.3%,進一步增大了全省建筑業產值的拉動作用。五是全力加強入庫入統。會同財政部門,推動政府投資工程實施過程結算,加快工程款撥付。配合統計部門積極為企業提供統計指導和業務培訓,做到應統盡統。
中國吉林網記者:今年前三季度,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在這種形勢下,全省金融仍然保持了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請簡要介紹下金融運行情況如何。
宋建軍:
年初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金融系統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擴總量、穩增長、優服務、保主體、防風險并舉,充分發揮了金融支撐保障作用。前三季度全省金融保持了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貸款、存款穩步增長。聚焦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積極爭取金融資源傾斜,增強信貸資金保障。9月末,全省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6.6%,增速連續5個月居東北三省首位。人民幣存款余額同比增長10%,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9個百分點。企業上市步伐進一步加快。深入開展企業上市“吉翔”計劃,全省企業上市工作跑出“加速度”,今年新增2家A股上市公司。全省證券交易額同比增長77.3%,增速保持全國首位。金融服務市場主體質效進一步增強。深化金融援企機制,升級開展“吉潤”行動,全力保障市場主體融資需求。全省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0.7%,高于全部貸款4.1個百分點;個體工商戶經營性貸款余額同比增長9.8%,高于全部貸款增速3.2個百分點。融資擔保業務實現43個縣域全覆蓋,政府性擔保機構平均擔保費率較去年同期下降7個基點。金融風險有效防控。穩妥化解地方中小銀行風險,持續壓降不良貸款,保持對非法集資等違法金融活動的高壓打擊力度,全省金融生態保持安定有序。
下一步,我局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與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吉林銀保監局、吉林證監局形成合力,承接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等國家政策,提升工業、服務業、千萬頭肉牛、“千億斤糧食”工程等重點領域金融服務,深入推進普惠金融試點,維護地方金融安全,為打好四季度穩增長攻堅戰提供金融支撐。
吉林廣播電視臺記者: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個轉企”行動,有力推動了個體工商戶做大做強。請介紹一下我省“個轉企”工作的進展情況。
王淑英:
我省從2018年底就出臺了推動“個轉企”的專門政策,到目前已經出臺了3輪政策,各地政府以及相關部門也都在持續抓好落實,特別是疫情期間專門出臺了助力個體工商戶紓困29條措施,受到個體工商戶廣泛歡迎;9月,省市場監管廳會同15個部門舉辦了吉林省首屆“個體工商戶服務月”活動,開通個體工商戶紓困熱線,點對點服務個體工商戶15658戶,收集并解決各類訴求問題2613個,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13場,開展法治宣傳20余次,為510戶個體工商戶實施“法治體檢”,提出風險防范意見建議280條;為個體工商戶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872萬元;為48個市場(商場)的8563戶個體工商戶減免租金915.23萬元。持續實施“個轉企”專項行動,出臺了“個轉企”支持政策3.0版,今年以來全省新增“個轉企”企業5517戶。自啟動“個轉企”專項行動以來,全省累計培育“個轉企”2萬余戶,其中升規入統24戶,我省企業與個體比由2019年的25:100升至目前的27:100,表明市場主體結構日益優化,經濟發展韌性進一步增強。
陳雨點: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參與。